
[dt_divider style=”thin” /]图:马骏对大湾区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感乐观
【大公报讯】由广东、深圳、香港、澳门四地金融机构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月初召开筹备会议,有望於今年5月正式启动。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马骏表示,联盟已制订初步计劃,冀届时能推出几个项目,令整个大湾区都能受益。他期望各个市场能并存和互联互通,又指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是需要解决绿色资产跨境转移的问题。
马骏早前在港接受《大公报》访问,谈及联盟的最新发展。他说联盟成立的启动仪式,拟於广州举行,而广东也会担任联盟的首届轮任主席,其后每年由深圳、香港和澳门(有待确定)轮任。
湾区绿色金融潜力大
随着联盟的正式启动,他说5至6个筹备中的项目亦拟推出,冀整个大湾区都能受惠。这些项目之中,部分仍处於政策研究阶段,例如探讨能否形成一个广东省、深圳、香港能共同参与的碳交易市场,以及探讨将包括香港绿色建筑在内的碳减排纳入碳交易系统等。
部分项目则比较成熟,相信很快能进入可投资阶段,包括由深圳提出的垃圾处理项目,以及由广州提出的绿色供应链项目等。马骏表示,内地的实体经济比香港强,例如围绕广州汽车业的绿色供应链,若有绿色融资需要,可透过香港的金融市场融资。
长远而言,马骏对绿色金融在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主要是基於绿色资产的风险相对较低,而境外(例如欧洲等息口偏低地区)的需求殷切。不过,由於大湾区涉及11个城市,他认为粤港澳三地政府,甚至中央主管部门等仍需釐清监管障碍,当中又以解决绿色资产的跨境转移问题最为迫切。
绿色债券增长快 去年升34%
他举例说,早两年曾探讨能否将绿色应收款(receivable)或绿色票据等打包成证券化资产(ABS),然后透过香港市场向全球投资者发售。不过,境外人士若要购买这些绿色资产,必须在内地与香港市场之间打通一条渠道。马骏指出,深圳前海已经设有金融资产交易所,容许人民币不良资产由境内转移至境外,冀日后能“再加一条通道”,处理绿色资产的跨境转让。
据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委员会统计,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约为3610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显著增长34%,增速是4年来最快。马骏表示,预期今年仍会持续增长,因为很多机构都有意发行绿色债券。中国自2016年启动绿色债券市场,4年来累积发行的绿色债券总值约1.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