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委发布首批193支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 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

news-image

为提升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以下简称《共同分类目录》)在支持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绿色资本跨境流动中的作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于数月前组织相关机构成立了专家组(附件二),按照《共同分类目录》对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部分绿色债券进行贴标。近日,该专家组完成了相关贴标工作,并正式发布首批193支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清单。

 

《共同分类目录》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欧盟等参与发起的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分类目录工作组编制和发布,包含了中欧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共同认可的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共同分类目录》的完善和使用,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利用该目录开发各类绿色金融工具,提升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国际认可度。据此,绿金委专家组存量绿色债券开展了贴标工作。

 

专家组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牵头,联合五家绿色债券认证机构共同开展评估贴标工作。此次贴标的对象包括符合如下条件的绿色债券:

  •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处于存续期内;
  • 募集资金用途/基础资产项目100%符合《共同分类目录》要求。

 

经过初审和复审,专家组共筛选出首批193支符合标准的绿色债券,现予以发布(附件一),供投资者参考,并欢迎有关机构开展包括绿色债券指数、绿色债券基金在内的产品创新。除在绿金委网站和公众号发布之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将在其网站发布上述债券清单,并负责更新和维护该清单。

 

符合《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2023年7月版)

 

绿金委主任、IPSF可持续金融目录工作组中方共同主席马骏表示“《共同分类目录》是中欧双方对G20和国际上有关增强各国绿色金融标准可比性相关建议和呼声的积极回应,也将为推动国际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便利绿色跨境投融资提供便利。绿金委此次组织专家组对我国存量绿色债券进行贴标的工作,是扩大《共同分类目录》使用场景的重要创新,也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气候倡议组织(CBI)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表示作为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中国使用《共同分类目录》对部分存量绿色债券进行重新贴标是一个伟大的创新。这将促进绿色资本的跨境流通,也会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共同分类目录》。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超妮表示国际投资者期待中欧《共同分类目录》能够在更多场景使用,并非常欢迎绿金委此次组织专家组开展的贴标工作。这项工作将有利于推动境外投资者更好投资内地绿色债券市场,并对其他市场形成较好的示范效应。

 

自2022年6月发布以来,《共同分类目录》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诸多市场主体已经采用该目录发行绿色金融产品,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本地绿色金融目录时也将《共同分类目录》作为重要参考。

 

日前,IPSF已经宣布扩大《共同分类目录》国别基础(如将新加坡可持续金融目录纳入比较基础)和覆盖的经济活动(如信息技术服务),并开展相关能力建设。同时,绿金委专家组将继续深化对贴标方法的研究和拓展贴标对象的范围,根据市场动态和《共同分类目录》进展情况逐步更新和扩大符合《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存量绿债清单。

 

来源: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联系我们

HKGFA 地址
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华润大厦2302-3室
HKGFA 电子邮件
info@hkgreenfinance.org
HKGFA 电话
(+852) 3469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