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2023年年會在澳門成功舉行

news-image

為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交流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2023年年會暨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峰會”於2023年8月18日及19日在澳門舉行。

 

本屆年會旨在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的發展和應用,由澳門銀行公會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澳門綠色低碳產業協會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行業協會共同承辦,澳門金融管理局、澳門環境保護局、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支持,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政府代表、金融機構、權威專家以及企業家等,共同探討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分享成功案例,促進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代表、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陳守信,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楊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太平紳士,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童士清博士,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博士,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傑,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余雨生,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葉擴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發展局副局長鮑偉春及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出席會議並致辭。

 

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在歡迎辭中表示,今年是落實二十大報告的開局之年,國家處在疫後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刻,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一流灣區的重要主題。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一直致力推動大灣區綠色金融的發展,過去三年,聯盟在粵穗深港澳五地政府的指導下,在各輪值主席及業界成員機構的共同努力下,灣區綠色金融蓬勃發展,在政策頂層設計、基礎設施構建、機制標準對接、產品服務創新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希望通過本次年會,大灣區各城市和機構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和優勢,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在綠色金融領域強化合作,為更好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更多寶貴思路。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代表、澳門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陳守信在致辭中介紹了澳門在綠色金融方面的作用和努力,以及澳門特區政府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他還提到了大灣區經濟的發展潛力和綠色轉型的壓力,以及綠色債券市場的機遇。他表示澳門擁有與國際接軌的金融體系,計劃通過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來促進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他還介紹了澳門金融管理局的一系列舉措,包括推動銀行業氣候風險管理、制定綠色債券發行的費用補貼措施等。最後,他希望與其他灣區城市加強合作,推動灣區統一綠色標準和金融生態圈的建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太平紳士致辭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與大灣區內的城市協同合作,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高質量發展。香港有制度優勢、低稅制基金、監管制度與國際市場接軌等優勢,可在大灣區發展中扮演獨特的角色。香港會繼續發揮綠色金融中心的功能,引領國際基金投入大灣區市場,推動可持續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支持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投融資等業務,鼓勵內地機構赴香港進行綠色投資合作。香港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十分多元化,可以搶佔國際市場的領先地位。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童士清博士發言中指出, 近年來,中央陸續出臺了“大灣區金融30條”“橫琴金融30條”“前海金融30條”,為三地金融界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粵港澳三地金融界遵循國家戰略,建立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深化綠色金融領域合作。廣東省也出臺了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的一攬子政策,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支援廣州期貨交易所上線綠色期貨品種,推動廣州申請創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範區,並在廣州南沙、深圳福田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帶動全省綠色金融快速發展;該地區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政策環境有利,綠色金融共同市場已初步建立。綠色信貸餘額達2.9萬億元,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超過4000億元。建議在碳排放強度為核心指標的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綠色金融新的增長點、綠色金融市場等方面持續加強合作。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博士在致辭中回顧了廣州成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成就和實踐,並強調了綠色可持續發展對大灣區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廣州在綠色金融領域的發展方向,包括推動市場平臺建設、研究和應用綠色金融標準,以及與其他城市深化合作。他相信通過共同努力,綠色可持續金融將成為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核心功能。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傑表示,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旗幟,也是中國發展最好的經濟特區。深圳是創新之城、民營之城、韌性之城,也是可持續發展之城。深圳注重可持續發展,空氣質量和能源消耗排放水平均處於國內最低水平。綠色金融是深圳致力推進的重要領域,政府將繼續支持和推動可持續金融和綠色金融的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及其他機構合作,共同推進綠色金融的創新與應用。深圳通過《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及其配套制度,推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綠色投資評估,以及綠色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在綠色及可持續金融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何傑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秘書處所在地,將一如既往地參與和支持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共同把聯盟打造為大灣區合作交流的一個“金字招牌”。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致辭時,講述了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和未來的挑戰,包括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的高速發展以及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過程中對轉型金融的需求。馬駿博士分享了中歐共同分類目錄的編制及落地實施情況,以及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的工作進展。最後,馬駿博士還介紹了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及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過去一年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繼廣東、深圳、香港之後,今年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年會輪值於澳門舉行,由澳門銀行公會擔任輪值主席(2023-2024)。在會上,進行了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主席交接環節。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正式聘任馬駿博士為名譽主席,並進行頒授聘書儀式。

 

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秘書長、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陳海鷗介紹了大灣區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以及聯盟成員單位和工作組的工作成果,總結了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2022-2023年度的重點工作。她表示,下一階段,聯盟將協調產業和金融資源,推進創新,促進業界與政府合作,推動政策落地,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影響力。聯盟將組織活動,吸納更多成員,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研究和交流,推動綠色金融市場創新發展。

 

在工作組年度報告環節,分別由中誠信集團首席執行官、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第三方服務機構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險峰,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助理、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肖斯銳,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法國巴黎銀行亞太環球市場部可持續金融主管、常務董事黃超妮,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周荃,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渣打銀行亞洲可持續金融董事總經理黃翠芝,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洋,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戰略研究部主任孫旭,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暨綠色科技中心總經理吳劍林發表工作成果及研究報告。

 

馬險峰在代表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第三方服務機構專業委員會時述,大灣區首個綠色金融專業服務機構交流平臺旨在充分發揮第三方服務機構對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的支撐作用,並推動第三方服務機構在大灣區內實現互信互認。該平臺將開展多項課題研究,以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其中包括開展大灣區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基金的標準及互認研究,以及大灣區轉型金融第三方服務機構評估行為規範的研究。計劃組織技術專題研討會,強化成員單位學習和推廣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CGT)等方面的知識和實踐,為大灣區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援和推動。

 

肖斯銳在代表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供應鏈金融工作組發表工作成果及研究報告時述,提到工作組由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及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組成,目的是探索與碳排放強度掛鉤的綠色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通過企業碳評價及企業碳賬戶,支持供應鏈碳追蹤、碳認證、碳溯源、碳信息、碳系統,以推動企業減碳、降排。

黃超妮在代表跨境綠金產品標準工作組時述,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符合CGT導向的產品工作組第三階段研究:發展基於CGT 的分類目錄,希望能在四個試點行業電力、燃氣、蒸汽和空調供應,建築業,供水、污水收集、廢物管理及修復活動,在運輸和儲存的基礎上,增加 16 種綠色活動,並在考慮監管措施、政策激勵引導和能力建設三方面因素的同時,繼續發展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並得到更廣泛的市場應用和政策支持。

 

周荃在代表大灣區綠色建築機遇工作組時述,粵港澳大灣區建築脫碳研究—就綠色建築試點進行合作由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牽頭,與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合作,希望通過加速綠色建築發展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及激勵措施,將建築業逐步脫碳及增大綠色融資機遇。

黃翠芝代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減排路徑和轉型金融機遇項目發表報告時述,粵港澳大灣區深度減排路徑和金融支援低碳經濟轉型機遇由渣打銀行資助,並與多方合作機構,推動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為企業和項目提供融資支援、和政策諮詢,合作旨在關注三個關鍵行業促進並實現碳中和,分析投資需求和面臨的主要挑戰並提供建議助力企業加快轉型。

 

劉洋代表大灣區氣候基金研究工作組發表報告時表示,旨在探討以基金引入境內外資金投資大灣區氣候類項目的可行模式與路徑,目標為完成《大灣區氣候基金調研報告》、《大灣區氣候基金設立方案》以及爭取推動大灣區氣候基金落地。目前,深圳正探索設立深圳市氣候投資基金,氣候投融資項目庫也將完成首兩批項目入庫。粵港澳大灣區氣候基金也將參考以上經驗,架設私募氣候基金,希望能引進國內外投資人的投資。

 

孫旭代表大灣區綠色金融標準互認工作組彙報時表示,工作組的目標是推動大灣區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標準共研共建,服務大灣區綠色金融互聯互通。工作組2022至2023年度,圍繞環境信息披露、ESG、轉型金融等領域開展標準相關的研究工作。工作組後續將結合政策要求、市場發展持續開展大灣區綠色及可持續金融領域的標準研究工作,發佈一系列研究報告及推動轉化成為標準文件。

吳劍林代表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綠色科技工作組時,提到本年度將舉辦香港綠色科技論壇 2023,凝聚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多方業界代表,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此外,工作組正在推動綠色科技加速器的建設,鏈接綠色科技創業企業、領軍企業、投資機構、科研機構及政府,打造大灣區綠色科技的生態及產業發展,致力推動大灣區綠色技術創新以及培育綠色科技領域的創新企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優秀綠色金融項目及成果展示環節,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輪值主席、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秘書長、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陳海鷗分別向獲得綠色金融優秀案例的獲獎機構代表頒發獎狀,來自廣東、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及橫琴深度合作區共 20 個案例分別獲頒卓越獎、先鋒獎及優秀獎。

獲獎案例均是在2022年推出的綠色金融機制、流程、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創新案例,且在近半年內已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所在地區高質量發展有較大的示範效應。卓越獎獲獎機構代表進行了獲獎項目的成果展示。

本次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 2023 年年會暨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峰會除了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還得到了澳門銀行公會的會員銀行贊助,他們包括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分行、大西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澳門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國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分行、澳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僑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澳門分行、東亞銀行有限公司澳門分行、立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創興銀行有限公司澳門分行及澳門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來源:GBA GFA 綠色灣區

聯繫我們

HKGFA 地址
香港灣仔港灣道26號華潤大廈2302-3室
HKGFA 電子郵件
info@hkgreenfinance.org
HKGFA 電話
(+852) 3469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