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金融,香港绿色金融协会表示,过往香港地产商、金融业和公用事业对相关融资需求较高,但现时更多行业加入,如内地汽车和上下游行业都有大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融资需求,未来金融业应进一步推动各界关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转变的风险,各行业可能在不久将来迎来另一次转型,衍生相关融资需求。
今年港银绿贷额看增42.5%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兼为中国内地和海外投融资对接的桥梁,绿色金融协会常务副会长、法国巴黎银行亚太环球市场部可持续金融主管兼董事总经理黄超妮指出,本港未来在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ESG)的发展需与不同地区有兼容性,协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订立的碳中和目标,意味未来30年将带动487万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投资,连同企业转型的资金需求,将为香港金融业带来庞大商机。
黄超妮认为,香港绿色金融发展较欧美迟起步,但有后来赶上的趋势,金管局数据显示,香港银行就绿色和可持续发放的贷款总额,按年飙109.1%,至527亿美元(约4110.6亿港元),抵消因2022年美国大手加息导致绿债发行额跌11.2%的影响,全年在港安排的相关融资额增长42.5%,正好反映各行业对ESG的重视程度增加。
香港的银行、地产、公用事业如能源和交通公司,过去数年在绿色金融和转型上发展较快。从数据可见,单计金融机构和地产商,已占去年香港可持续贷款总额57%,黄超妮预计,未来金融业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估计会进一步拓展至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等范畴,金融业应协助推广,带动各个行业把资本逐步分配至该些项目,令更多行业参与可持续融资。
她又提到,全球经济都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未来会迎来新格局,例如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逐渐减少,需求将转移向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而中国在相关行业发展属全球领先之列,香港将可从中发掘更多金融服务需求。
助建立可持续披露准则
绿色金融协会会员来自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专业服务以至科技界别,有超过160名会员。黄超妮称,协会可利用不同会员的知识、经验和影响力,推动香港金融业在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创新,未来金融业有必要进一步向其他行业推广相关意识,协助不同企业转型,即使传统高碳排放的公司如煤炭企业等「啡色经济」,同样有必要转型,除了为未来经济模式作准备外,亦要应付和符合投资者对ESG的要求。
金融业协助资本在不同行业有效分配外,黄超妮说,坐拥大量数据的如银行业,亦应利用金融科技,对相关数据加以分析,帮助不同行业和公司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可持续披露准则,早前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可算是先例,金融业值得从中借鉴,研究相关应用加强披露效益。
采访、撰文:董晓沂
来源: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