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减排路徑和金融支持轉型機遇》報告發布 大灣區2030年可如期碳達峰

news-image

4月27日,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研討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减排路徑和金融支持轉型機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廣交會現場順利舉行。《報告》根據預測的GDP、碳强度以及碳减排政策情景預測,粵港澳大灣區能够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峰值排放約爲4.8億噸二氧化碳;而若想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則需更具雄心的行動,2030年至2060年期間的30年,碳减排速度應保持在年均7.5%左右;若大灣區要提前到2025年碳達峰,2050年碳中和,那麽2025年至2050年期間大灣區需每年减排約16%。

 

該《報告》由渣打銀行資助,世界資源研究所、思匯政策研究所、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廣州分中心等多家機構共同參與撰寫。

 

需重點關注製造業、運輸、建築行業减排

 

《報告》指出,作爲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大灣區在中國社會經濟和綠色發展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可率先在區域內制定更高目標,設立區域綠色低碳發展新標杆。

 

《報告》認爲,要實現雙碳目標,大灣區應重點關注製造業、道路運輸和建築這三大領域。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大灣區製造業、道路運輸和建築三大領域的碳排放占整體排放量的83%,其中尚有許多高碳行業未被綠色金融體系覆蓋,率先識別這些行業的减排差距、突破金融支持瓶頸,將對大灣區加速轉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會嘉賓做了相關分享

 

《報告》預測,大灣區內製造業若想在2055年至2060年間實現碳中和,就要想加速擴大脫碳的電力和供熱系統的布局和應用,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通過出臺更加嚴格的政策,大灣區道路交通行業有潜力在2026年甚至更早實現碳排放達峰。分析表明,大灣區道路交通有望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但仍需加大决心,儘早行動,包括更大規模推廣的新能源汽車、燃油經濟性改進、運輸結構調整、减少車輛行駛里程、清潔電力和綠氫。大灣區建築業最早將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幷在2058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中短期來看,能效將成爲建築業脫碳化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長期來看,脫碳電力的减排潜力最大。

 

《報告》估算,大灣區共需要約1.84萬億美元資金來力爭在2060年前甚至更早實現碳中和目標,約占2020年~2060年累計國民生産總值的1%。

 

鼓勵大灣區金融機構和企業設立淨零目標

 

《報告》同時建議,爲大灣區的脫碳融資建立跨區域機構的協調機制:由當地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擔任主要委員會成員,旨在加快該地區的行業轉型;借鑒綠色金融發展的經驗,調動政策激勵措施和財政資源,支持轉型活動和投資;核心協調機構可以在現有的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的基礎上成立。

 

《報告》鼓勵大灣區金融機構和企業設立淨零目標:設定淨零目標是支持包括先進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內的商業機構制定可靠的脫碳技術路綫圖和投融資計劃的關鍵,幷對這一進展進行獨立評估。大灣區現有的綠色金融協會,如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和廣東綠色金融委員會,可以幫助促進金融機構和企業根據本研究或其他已有倡議中的脫碳路徑建立淨零目標,例如“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和香港交易所的“企業淨零排放實用指引”。

嘉賓們通過圓桌會的形式做了分享

 

對于製造業,金融機構可以加强跨國公司合作,在價值鏈上擴大可持續供應鏈融資,爲其分配價值,同時也給其供應商及其買家帶來了切實的激勵;在建築領域:利用脫碳融資工具,通過可持續發展挂鈎貸款擴大綠色改造,實施有效的綠色改造合同能源管理(EPC)商業模式,在大灣區中采用綠色保險機制來解决期限不匹配問題,擴大對國際綠色建築認證的認可;在道路交通領域,可通過政策激勵新能源貨運車隊、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動私人資本參與該地區充電樁和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地方政府發行可持續的市政債券,投資鐵路,利用可持續發展挂鈎貸款和轉型融資爲航運融資(不包括海事組織和雙燃料船舶)。

 

《報告》建議進一步發揮碳市場的促進作用,探索建立與香港市場相連的大灣區區域碳市場,試點部分碳金融工具和衍生品

 

有金融機構投入3000億美元助力綠色轉型

 

發布會上,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承諾,2030年前要拉動3000億美元用于可持續金融和轉型金融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擁有成爲世界級可持續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我們希望携手各方,共同把大灣區打造成彙聚創新可持續金融工具、對接國際可持續融資標準、調動全球綠色和轉型投資的先行者和示範區,幷由此加速推動大灣區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業的低碳轉型,使大灣區在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引領角色。”

林遠棟接受記者的采訪

 

世界資源研究所北京代表處副首席代表房偉權表示:“加速區域低碳轉型,最直接高效的策略之一,就是實現區域內的‘取長補短’。此次研究識別了大灣區最迫切需要减排的領域及缺口,和大灣區最突出的優勢及特長,相互連接匹配,期待化桎梏爲潜力。我們相信,通過積極聯動國內國際多方合作,大灣區能引導更多投資流支持轉型,幷創造安全、公平的環境,爲進一步深化脫碳金融工具運用提供肥沃土壤和創新空間,加速邁向淨零。”

 

渣打銀行亞太區可持續金融主管黃翠芝表示:“大灣區作爲中國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窗口,跨境綠色金融規模逐年遞增。爲了實現‘3060雙碳目標’,大灣區需要積極擴大綠色金融的實踐範圍,拓展到諸如轉型金融、可持續發展挂鈎貸款等領域,幷進一步加强大灣區碳市場的合作。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報告》的發布,能够幫助企業、金融機構和政策制定方更緊密地合作,爲轉型金融在大灣區的落地和高水準實踐提供參考,以進一步加快大灣區的脫碳進程。”

 

來源:廣州日報

聯繫我們

HKGFA 地址
香港灣仔港灣道26號華潤大廈2302-3室
HKGFA 電子郵件
info@hkgreenfinance.org
HKGFA 電話
(+852) 3469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