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报告发布 大湾区2030年可如期碳达峰

news-image

 

4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广交会现场顺利举行。《报告》根据预测的GDP、碳强度以及碳减排政策情景预测,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排放约为4.8亿吨二氧化碳;而若想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则需更具雄心的行动,2030年至2060年期间的30年,碳减排速度应保持在年均7.5%左右;若大湾区要提前到2025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那么2025年至2050年期间大湾区需每年减排约16%。

 

该《报告》由渣打银行资助,世界资源研究所、思汇政策研究所、香港绿色金融协会、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撰写。

 

需重点关注制造业、运输、建筑行业减排

《报告》指出,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大湾区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绿色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可率先在区域内制定更高目标,设立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新标杆。

 

《报告》认为,要实现双碳目标,大湾区应重点关注制造业、道路运输和建筑这三大领域。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大湾区制造业、道路运输和建筑三大领域的碳排放占整体排放量的83%,其中尚有许多高碳行业未被绿色金融体系覆盖,率先识别这些行业的减排差距、突破金融支持瓶颈,将对大湾区加速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会嘉宾做了相关分享

 

《报告》预测,大湾区内制造业若想在2055年至2060年间实现碳中和,就要想加速扩大脱碳的电力和供热系统的布局和应用,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通过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大湾区道路交通行业有潜力在2026年甚至更早实现碳排放达峰。分析表明,大湾区道路交通有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仍需加大决心,尽早行动,包括更大规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燃油经济性改进、运输结构调整、减少车辆行驶里程、清洁电力和绿氢。大湾区建筑业最早将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并在2058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中短期来看,能效将成为建筑业脱碳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长期来看,脱碳电力的减排潜力最大。

 

《报告》估算,大湾区共需要约1.84万亿美元资金来力争在2060年前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目标,约占2020年~2060年累计国民生产总值的1%。

 

鼓励大湾区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净零目标

《报告》同时建议,为大湾区的脱碳融资建立跨区域机构的协调机制:由当地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担任主要委员会成员,旨在加快该地区的行业转型;借鉴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调动政策激励措施和财政资源,支持转型活动和投资;核心协调机构可以在现有的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的基础上成立。

 

《报告》鼓励大湾区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净零目标:设定净零目标是支持包括先进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内的商业机构制定可靠的脱碳技术路线图和投融资计划的关键,并对这一进展进行独立评估。大湾区现有的绿色金融协会,如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和广东绿色金融委员会,可以帮助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根据本研究或其他已有倡议中的脱碳路径建立净零目标,例如“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和香港交易所的“企业净零排放实用指引”。

嘉宾们通过圆桌会的形式做了分享

 

对于制造业,金融机构可以加强跨国公司合作,在价值链上扩大可持续供应链融资,为其分配价值,同时也给其供应商及其买家带来了切实的激励;在建筑领域:利用脱碳融资工具,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扩大绿色改造,实施有效的绿色改造合同能源管理(EPC)商业模式,在大湾区中采用绿色保险机制来解决期限不匹配问题,扩大对国际绿色建筑认证的认可;在道路交通领域,可通过政策激励新能源货运车队、电动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动私人资本参与该地区充电桩和加氢站等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可持续的市政债券,投资铁路,利用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转型融资为航运融资(不包括海事组织和双燃料船舶)。

 

《报告》建议进一步发挥碳市场的促进作用,探索建立与香港市场相连的大湾区区域碳市场,试点部分碳金融工具和衍生品。

 

有金融机构投入3000亿美元助力绿色转型

 

发布会上,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承诺,2030年前要拉动300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金融和转型金融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成为世界级可持续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我们希望携手各方,共同把大湾区打造成汇聚创新可持续金融工具、对接国际可持续融资标准、调动全球绿色和转型投资的先行者和示范区,并由此加速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业的低碳转型,使大湾区在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引领角色。”

林远栋接受记者的采访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房伟权表示:“加速区域低碳转型,最直接高效的策略之一,就是实现区域内的‘取长补短’。此次研究识别了大湾区最迫切需要减排的领域及缺口,和大湾区最突出的优势及特长,相互连接匹配,期待化桎梏为潜力。我们相信,通过积极联动国内国际多方合作,大湾区能引导更多投资流支持转型,并创造安全、公平的环境,为进一步深化脱碳金融工具运用提供肥沃土壤和创新空间,加速迈向净零。”

 

渣打银行亚太区可持续金融主管黄翠芝表示:“大湾区作为中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跨境绿色金融规模逐年递增。为了实现‘3060双碳目标’,大湾区需要积极扩大绿色金融的实践范围,拓展到诸如转型金融、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领域,并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碳市场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报告》的发布,能够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方更紧密地合作,为转型金融在大湾区的落地和高水准实践提供参考,以进一步加快大湾区的脱碳进程。”

 

来源:广州日报

联系我们

地址
香港湾仔港湾道26号华润大厦廈2302-3
电⼦邮件
info@hkgreenfinance.org
电话
(+852) 3469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