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2019年07月03日22:29)[MNI环球新闻重点剖析]
伦敦(MNI)–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前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接受了MNI采访,他表示下半年若中美两国贸易战不再升级,中国无需要出台大的新的刺激政策来让维持经济的合理增长。
继在上周末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日本20国峰会期间达成重启贸易谈判的共识后,马骏就中国经济的前景表达了他的乐观看法。马骏预计未来如果贸易冲突不再度升级,中国政府就无需采取更多经济刺激举措来维持经济的合理增长。
马骏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国集团峰会期间达成的协议,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正面的确定性。”“只要下半年贸易战不再升级,我们有信心,即使不提供额外的刺激政策,中国今年的GDP能保持6%以上的增长、调查失业率保持5.5%以下。”
重启贸易谈判已经让市场开始预期如果中美达成协议,美国可能会撤销到目前为止对中国施加的部分甚至全部进口关税。根据马骏的模型估算,如果把2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从25%降至10%,将提升中国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也有利于经济增长。马骏强调了目前较低的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对降低企业融资利率的重要性。
他还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改善了企业的盈利,为经济增长也提供了新动力。但他提醒,再推出大幅减税不太合适,因为“如果财政收入下降过多,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会很大。”
新兴市场宽松政策有限
马骏认为,世界主要国家央行的政策转向宽松后对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宽松政策空间。
“不过,宽松政策的空间有限,如果新兴市场放宽过多,甚至比发达国家宽松的还要快的话,会产生其他后果,如汇率贬值,国家杠杆率上扬。”
“众所周知,高杠杆率会带来中期金融风险,因此我们要警惕大规模政策宽松引发杠杆率快速增长。”
他还提到,很难判断货币宽松对实体经济是否真的有利,因为随着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信贷风险增加会推升融资成本,不确定宽松政策效果能否抵消该融资成本的上升。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如果没有财政政策的支持,如政府担保等,仅凭货币政策工具很抑制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大幅增长。
利率改革
至于期盼已久的两轨并一轨的利率改革,马骏认为,中国央行近期内推动这一改革的动机有所增强。
“改革的一个目的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目前短端市场利率下降,但长端贷款利率下行不明显的的一个原因是两者联系比较弱。”
马骏认为,未来市场化利率改革应该是“取消基准贷款利率、宣布一个政策利率,让基准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挂钩”。
但马骏表示,应采取综合举措来降低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除了上述提到的利率改革机制以外,还需要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以及发展金融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