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建議成立跨機構專責組織並改善建築評級體系,助香港於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

news-image

香港,2020128  據今天發的兩份報告建議成立一個跨機構專責組織和改善建築評級系統,以推動建築業的政策變化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兩份報告建議是由思匯政策研究所籌組HK2050 is Now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GBA-GFA聯合發佈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最新的《施政報告》強調要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根據HK2050 is Now月發佈的報告,大幅提升香港的建築能源效益是實現香港碳中和的關鍵。  

根據今天發香港低碳建築政策建議及行動的建議,香港需要一個由相關政策部門組成的跨機構專責組織,負責協調建築業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所需的激勵措施和法規。成員應包括但不限於環境局、發展局、運輸及房屋局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表示:「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香港必須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向零排放經濟和社會轉型這些計劃應涵蓋能源、建築和交通運輸等主要範疇。」他更 HK2050 is Now 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GBA-GFA)合作的綠色建築項目旨在利用綠色金融工具,為區內建造業制定減碳路線圖。在香港,建築物佔整個城市的電力消耗達90%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60%,因此,減少建築業的能源消耗對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綠色建築項目負責人、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黃翠芝女士表示:「綠色建築行業帶來了區域內最大的低碳投資機會2030年,亞洲的低碳投資額將預期增至18萬億美元。」她補充道:「創新的可持續融資和有效的能源效益政策乃核心推動力需要公私營界別攜手領導和合作來實現。」 

要制定全面的建築低碳化路線圖,除了採取其他關鍵步驟確立政策優先次序以及落實政策工具,建築業還需要:  

  • 完善監管工具; 
  • 激勵市場,重新調整現有的激勵措施,將重點放在能源效益要求上,引入碳交易,並規定公司披露與氣候相關的財務信息; 
  • 透過加強上網電價計劃以及開徵碳稅和碳關稅推動行為變化。 
  • 透過公營部門採購加強行業能力。 

思匯主席歐陽杞浚表示:「現時所需是全面的綠色建築政策環境,配以有效的評級體系。隨著最近綠色金融的趨勢,加上香港政府計劃在未來5年發行總值66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綠色建築的前景可觀。」 

今天發佈的第二份報告綠色建築評級體系能源范疇對標研究,進一步闡述現有綠色建築評級體系是否足以推動深度減碳的見解。 

該報告強調,與綜合得分評級體系相比,EDGENABER成效型評級體系的能源範疇在整體評級中的比率明顯更高。報告總結了提高能源效益和採用可再生能源策略有助建築達到淨零排放。最,大部評級系統在認證前並沒有驗證新建建築物的實際運行能耗。 

馬駿博士表示:「該份能源評級體系報告提出,各層面的節能要求是建築業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激勵措施必須與低碳化挂鉤,評級體系應得到國際綠色金融組織的認可,以吸引更多投資。總而言之,我們僅在邁向碳中和的漫漫長路起步。香港綠色金融協會致力動員香港、大灣區和亞洲金融界更多資源,支持香港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我們期待與各界攜手建立一個綠色金融體系,並實現淨零排放。」 

根據這兩份最新發佈的報告結果,在2021年,HK2050 is Now 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GBA-GFA)合作的綠色建築項目將展開試點研究,利用創新綠色金融加快建築業的低碳化進程,執行路線圖並與政策制定者建立密切聯繫,同時將綠色建築項目推廣到大灣區。 

聯繫我們

HKGFA 地址
香港灣仔港灣道26號華潤大廈2302-3室
HKGFA 電子郵件
info@hkgreenfinance.org
HKGFA 電話
(+852) 3469 0859